鼓楼实验中学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家教百科
鼓实 • 孙汉洲校长家教论坛:《孔子教做人》第十八讲

作者:glsyxx 发布时间:18-02-08

人而无信这么活 

   犹记尾生抱柱信誓旦旦,季札挂剑衷怀始安,我们祖先向来有着有重然诺的传统。

“信用“二字,很多时候或许只是一个嘴边语,或心中的一个转念,但是它可能轻若鸿毛,也可能重如泰山。

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。”这是孔子对“无信”者的批判。

      人,作为社会成员,“信”是必备的美德,只有讲究信用,才能被其他人认可,才能成功地开展社交活动。孔子的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的话,算得上至理名言,为人们世代崇奉。

      当然,有些人言而无信,为了达到某种目的,说空话,说假话,言行不一,欺骗他人。但这些人只能得逞一时,不能得逞一世。鲁迅先生说得好:“捣鬼有术也有效,然而有限。所以以此成大事者,自古未有。”倒是那些诚实无欺的守信用者名传千古。

       传说中的尾生,是民间守信者的象征。一次,他与一位女子约会于桥梁之下。尾生提前到达了,但是等到了约定时间女子还没有来。他坚信女子会来,便耐心地等待,直到河水上涨,他还不离去。水位渐涨,为了免被大水冲走,他抱着桥柱子在等待,等待。水逐渐漫过他的膝盖,漫过他的腰眼,漫过他的头顶……终于,他为守信履约付出了他的生命。这个故事感动着无数人。李白在《长干行》中写道:“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!”

 

       如果说“尾生”的故事是个传说的话,那么,季札“挂剑”的故事则是历史了。

       公元前544年,季札北上出使诸侯国时,路经徐国(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),拜访了徐国国君。徐国国君非常喜欢季札随身佩戴的宝剑,想请季札把宝剑送给他,但又不好意思开口。季札明白徐国国君的心思,打算把宝剑赠送给他,只是因为出使的使命还没完成,离不开这把标志使者身份的宝剑。他准备等完成使命归来,再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。等到季札完成使命返回,又经过徐国时,徐国国君已经死了。季札心中十分难过,驱车来到徐国国君的墓地,把宝剑从腰间解下来,挂在墓前的一棵小树上,默默地说:“我现在把宝剑挂在这儿,请收下吧。”

       季札的随从对此很不理解,对季札说:“徐国的国君已经死了,您还把宝剑挂在这儿给谁呢?”

       季札一本正经地回答说:“你们说的不对。当初我心里已经答应把宝剑给他了,难道因为他死去了我就能改变初衷吗?”

       其心之诚,真让人击节赞叹。

       今天,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待健全,一批言而无信分子混迹其中。他们搞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,干了不少坑蒙拐骗的事情,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威信。有人便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。其实,成熟的市场经济以健全的法制为基础,倒有利于扼制坑蒙拐骗的事情发生,有利于制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。

       如何克服当前社会上的言而无信现象,这除了需要我们以法治国,对言而无信以至违法乱纪者进行严厉打击外,还需要我们加强道德教育,实行舆论监督,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知羞耻,讲信义,守法纪,成为合格公民。试想,一旦中国公民都有尾生、季札之信,还会有坑蒙拐骗分子害人的事情发生吗?

【原文】

       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?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

【译文】

       孔子说:“一个不讲信用的人,我不知道他怎么个活法。这就好像大车没有木销輗、小车少了木销軏一样,又怎么能够走动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