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楼实验中学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家教百科
鼓实 • 孙汉洲校长家教论坛:《孔子教做人》第一讲

作者:glsyxx 发布时间:17-11-08

第一章   孝悌之道:人性为善的最后“防线”


人生百事孝为先

   孝子,本意指孝顺父母之子。然而,事实上,“孝子”的内涵已发生变迁。梁实秋先生早已发现。他说“孝子,就是孝顺儿子。”梁先生的幽默中含着辛酸的泪水,是对伦理沦丧的悲叹。我们应该引以为戒,让“孝子”的本义回家。否则,家无孝子,国无仁人,则国家民族无顶天立地的脊梁!


  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。一个人在家庭中能够与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,就称得上是孝子。孔子赞扬闵子骞孝顺,原因就在于此。

    闵子骞,是孔子的得意门生。孔子曾经在德行方面推重过四个学生,他居于第二,仅次于颜回。他不计前嫌,阻止父亲休妻的故事几千年来广为传诵。闵子骞小时候,经常受到后母的虐待。冬天,后母要为他做棉衣,用芦花来代替丝絮。闵子骞的父亲了解到这种情况,怒火万丈,决定要休掉妻子。这时,闵子骞的后母也已经生了两个孩子,如果父亲休掉她,几个孩子都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。闵子骞决心不计前嫌,为后母求情。他跪着向父亲说:“母亲在这里,只是我一人衣服单薄而已,母亲如果离开家庭,我们几个人势必都会受寒冷的威胁。”父亲听了闵子骞的一番话,便中止了休妻的念头。看,他不计个人得失,置自身屈辱于不顾,维护了家庭的稳定与和睦。他的“孝”确实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
    曾几何时,“孝”也被当作糟粕批判。实际上,这是不妥当的。我们说,“孝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当然,我们不必要全盘接受,但要批判地继承。我们不必要愚孝,为父母、为君主的一己之念去牺牲,也不必要像老莱子那样,七八十岁还穿着花肚兜学儿童的顽皮样,以博父母一笑。我们提倡的“孝”,是要尽心奉养父母.和睦兄弟姐妹,顾全大局,维持家庭的安定团结。闵子骞就是如此。他之所以跪求父亲不要休妻,怕的是两个与他同父异母的孩子陷入他一样的困境。此等孝顺,何错之有?

    回头看看现实,确实有许多人不能孝顺父母。究其原因,与我们不敢进行“孝”的教育有关。长期以来,人们谈“孝”色变,对下一代缺少最基本的伦理教育,又怎能怪他们不孝顺呢?君不见社会上虐待父母,甚至杀害父母的事屡屡发生?

    现在,是我们正视“孝道”的时候了。现行的中学课本,已吸纳了有关“孝”的内容,这是个可喜可贺的现象。学校教育毫无疑问是教育的主阵地,他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终身的影响。我们应该把“闵子骞止父休妻”、“缇萦救父”、“木兰代父从军”等古代“孝”的故

事讲给下一代听,让他们在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。

    总之,百事孝为先,家庭有孝子(),国家就不乏志士仁人,民族就不乏顶天立地的脊梁!


【原文】

    子曰:“孝哉闵子骞!人不于其父母昆弟之言。(《论语·先进》)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闵子骞真孝顺呀,他父母兄弟都称他孝,别人听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。”